疫情下的河南与成都,省委书记的担当与城市的坚守

admin 11 2025-07-20 08:34:22


2020年以来,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中国各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地方领导干部的决策与行动至关重要,河南作为人口大省,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,两地的疫情防控举措备受关注,本文将聚焦疫情时期河南省的省委书记履职情况,并对比成都的防疫经验,探讨地方治理在危机中的应对之道。


疫情时期的河南:省委书记的使命与挑战

  1. 关键人物:楼阳生的抗疫角色
    2021年6月,楼阳生调任河南省委书记,正值德尔塔变异株引发国内疫情反弹,面对严峻形势,楼阳生迅速部署“圈住封死、捞干扑灭”的防控策略,强调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在郑州“7·20”特大暴雨与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中,他统筹救灾与防疫,推动“双线作战”,展现了地方主官的应变能力。

  2. 河南防疫的三大举措

    • 精准流调与快速封控:郑州出现本土病例后,河南在48小时内完成千万级人口核酸检测,划定封控区,有效阻断传播链。
    • 保供稳价与民生保障:针对疫情中的“买菜难”问题,楼阳生要求“物资供应不断链”,郑州率先推出“线上订单+社区配送”模式。
    • 复工复产的“河南速度”:2022年,河南推出“白名单”制度,保障重点企业闭环生产,经济增速居中部省份前列。

成都的防疫实践:韧性城市的样本

疫情下的河南与成都,省委书记的担当与城市的坚守

  1. “动态清零”与精准防控
    成都作为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,面临多次输入性疫情冲击,当地采取“分层分级”管控,如2022年“8·25”疫情中,以“原则居家”结合“核酸筛查”迅速控制扩散,未出现大规模外溢。

  2. 科技赋能与人性化服务

    • “智慧蓉城”平台:通过大数据追踪密接者,缩短流调时间至4小时。
    • 柔性管理:设立“绿色通道”保障就医需求,对滞留游客提供免费食宿,获央视点赞。
  3. 经济与防疫的平衡
    成都2022年GDP突破2万亿元,防疫期间推出“助企30条”,通过减税降费稳定市场主体,彰显“烟火成都”的韧性。


对比与启示:地方治理的共性与特色

疫情下的河南与成都,省委书记的担当与城市的坚守

  1. 领导力的核心作用
    楼阳生强调“防住疫情是硬道理”,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(时任)提出“以快制快”,两地主官均体现“守土有责”的担当。

  2. 因地制宜的防控策略

    •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,注重农村防疫网建设,严控聚集性活动。
    • 成都依托国际化交通枢纽地位,强化“入川即检”,守好“西部门户”。
  3. 群众路线的践行
    两地均发动基层党员、志愿者参与防控,河南的“党员先锋岗”与成都的“社区网格员”成为群防群治的关键力量。


疫情大考下的中国答卷
从河南到成都,疫情防控不仅检验了地方治理能力,更折射出“全国一盘棋”的制度优势,楼阳生等领导干部的果断决策,与成都等城市的创新实践,共同书写了中国抗疫的生动篇章,如何总结这些经验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,仍是各地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。

疫情下的河南与成都,省委书记的担当与城市的坚守

(全文共计约920字)


:文中数据与政策均基于公开报道,如楼阳生履职时间、成都“智慧蓉城”等案例参考自新华社、人民网等权威媒体。

上一篇:疫情下的责任担当,河南省委书记与兰州人民的抗疫故事
下一篇:疫情下的河南担当,省委书记楼阳生与成都人的抗疫故事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