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与南京,疫情双城记中的治理智慧与人性光辉
4
2025-09-10
2021年的夏天,疫情再度反弹,郑州遭遇特大暴雨,双重重压下,各大商场一度陷入半停滞状态,而作为山东省会的济南,虽也受疫情波及,但整体防控形势相对平稳,商场超市大多正常营业,只是加强了防疫措施,两座城市,两种境遇,折射出疫情下中国城市商业的坚韧与挑战。
七月底,郑州六院引发的疫情链让这座城市措手不及,随后,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,要求全市所有商场、超市、宾馆等场所严格落实限流、测温、扫码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,部分区域甚至要求暂停堂食,商场营业时间大幅缩短。
一位在郑州某大型商场工作的朋友告诉我,那段时间顾客寥寥,日均客流不到往常的十分之一。“有的商户干脆暂时关门,开着也是亏本。”她说,“但我们商场没有完全停业,只是调整了时间,每天消毒、测体温、查健康码,一样都不能少。”
郑州还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,许多商场地下楼层被淹,货物损失惨重,疫情加水灾,让郑州的商业雪上加霜,虽然政府很快推出了一系列复工复产措施,但恢复仍需时日。
那么济南呢?同期济南也出现了零星病例,但防控迅速有效,济南市商务局发布通知,要求商场、超市等场所严格执行防疫规定,但并未要求大规模停业,一位济南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:“我们这边的银座、华联都正常开门,就是进门要查健康码、测体温,里面人都戴着口罩。”
通过查询济南市主要商场的官方网站和公众号,可以发现大多数商场都发布了正常营业的公告,同时提醒市民配合防疫措施,比如济南恒隆广场公告称“营业时间照常,已加强消毒频次”;济南万象城也表示“正常开放,请顾客佩戴口罩、出示绿色健康码”。
两地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疫情严重程度不同,郑州出现了多个中高风险地区,而济南疫情相对较轻,这也体现了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精准化策略——不搞一刀切,根据实际情况分级分类管控。
疫情下的商场生态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,线下客流减少,线上渠道加速发展,许多商场推出了小程序购物、直播带货、社群营销等新模式,一位郑州商场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现在更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,顾客可以在网上下单,到商场自提或者选择配送。”
这背后是中国商业的韧性与创新,无论是郑州还是济南,商家们都在适应新常态,寻找生存和发展之道,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,如减免租金、税收优惠、发放消费券等,助力企业渡过难关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无论商场是否开门,防疫意识已经深入人心,戴口罩、勤消毒、保持社交距离,这些已经成为日常习惯,有市民表示:“现在去商场都是买完急需的东西就走,很少像以前那样闲逛了。”
展望未来,疫情可能会长期与人类共存,城市商业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,数字化转型、健康安全措施、灵活的经营策略,将是商场生存发展的关键,正如一位商业专家所说:“疫情改变了商业,但也催生了创新,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企业,将在后疫情时代脱颖而出。”
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——疫情下郑州商场冷清,济南门店大多开门营业但加强防疫,两座城市的不同处境,反映了中国疫情防控的分区分级精准策略,无论是郑州还是济南,商业活动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尽可能地维持运行,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。
疫情终将过去,城市商业会重新焕发活力,而这段特殊时期的经验与教训,也将成为中国商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