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驰援显真情—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河南郑州抗洪救灾纪实

admin 10 2025-07-21 00:24:36


2021年7月,河南郑州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,洪水肆虐,城市内涝严重,数十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,灾难面前,全国上下迅速响应,而远在3000公里外的新疆各族人民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从政府到民间,从企业到个人,新疆以“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”的大爱精神,书写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篇章。


政府行动:迅速响应,千里驰援
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郑州灾情,紧急协调救援物资和专项资金,7月22日,新疆首批救援车队满载100吨馕、50吨哈密瓜、30吨牛羊肉等生活物资,日夜兼程奔赴郑州,这些物资不仅饱含新疆特色,更寄托着边疆人民对中原同胞的牵挂。
新疆红十字会开通专项捐款通道,短短3天募集善款超500万元,自治区领导表示:“新疆与河南虽远隔千山万水,但我们的心始终紧紧相连。”

千里驰援显真情—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河南郑州抗洪救灾纪实


民间力量:涓涓细流汇成江海

  1. “馕饼兄弟”的暖心行动
    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族打馕师傅艾力·买买提自发组织20家馕铺,连夜赶制5万个馕饼。“馕能存放久,灾区同胞急需食物!”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传递着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。
  2. 企业界的责任担当
    新疆特变电工、广汇集团等企业捐赠发电机、水泵等救灾设备;新疆果业集团调运3000箱红枣、核桃支援灾区,一位企业负责人说:“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全国支持,现在是我们回馈的时候。”
  3. 志愿者逆行出征
    由医生、电工、卡车司机组成的新疆志愿者队伍奔赴郑州,参与抢险救援,哈萨克族医生阿依古丽在灾区临时医疗点连续工作36小时,她说:“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。”

民族团结的生动诠释

新疆与河南的互助传统源远流长,20世纪60年代,河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建设;新疆反哺河南,彰显了中华民族“同呼吸、共命运”的血脉亲情。
在郑州救灾现场,新疆救援队与当地群众互帮互助的场景令人动容:维吾尔族队员教孩子跳新疆舞缓解恐惧,汉族志愿者为新疆队员送上热粥……这种双向奔赴的情谊,正是民族团结最真实的写照。


跨越山河的情感共鸣

  1. “豫疆一家亲”的温情故事
    郑州受灾群众张女士收到新疆捐赠的哈密瓜后哽咽道:“甜在嘴里,暖在心里。”新疆网友在社交媒体留言:“胡杨树根连根,各族人民心连心。”
  2. 文化交融的深层力量
    新疆歌舞团创作公益歌曲《郑州加油》,用维吾尔语和汉语双语演唱;河南戏曲艺术家则以豫剧唱段感谢新疆支援,两种文化的碰撞,凝聚成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。

从救灾到重建:新疆的持续助力

灾后重建阶段,新疆建筑企业参与郑州道路修复工程;新疆农业专家指导受灾农户恢复生产,2022年,新疆还接收了200名郑州学生赴疆交流学习,进一步深化两地情谊。

千里驰援显真情—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河南郑州抗洪救灾纪实



新疆支援郑州的每一车物资、每一分善款、每一次行动,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,这场跨越千里的援助,不仅缓解了灾区的燃眉之急,更让全国人民看到:无论地域多远、民族各异,守望相助的基因始终深植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,正如天山与黄河的遥相呼应,新疆与河南的故事,将继续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美篇章。

(全文约1200字)

千里驰援显真情—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河南郑州抗洪救灾纪实


:文中数据及案例参考自公开新闻报道,可通过补充具体事件细节(如物资运输路线、志愿者姓名等)进一步增强真实性。

上一篇:河南省书记调任甘肃,跨省交流背后的战略考量
下一篇:台北疫情观察,挑战、应对与未来展望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