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的河南省委书记与台湾同胞的抗疫情缘
13
2025-07-20
2020年以来,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中国各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,肩负着巨大的防控压力,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楼阳生同志,带领全省人民科学防控、精准施策,为全国抗疫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,远在西北的西宁人民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,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抗疫篇章,本文将从河南省委书记的抗疫举措、西宁人的抗疫故事以及两地抗疫经验的启示三个方面,展现中国人民在疫情面前的团结与担当。
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的抗疫担当
2021年6月,楼阳生同志调任河南省委书记,正值国内疫情多点散发、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之际,面对挑战,楼阳生迅速部署,提出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总策略,并强调“科学精准、动态清零”的防控方针。
快速响应,筑牢防线
楼阳生到任后,第一时间调研郑州、洛阳等重点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,要求各级干部“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”,在2021年郑州“7·20”特大暴雨灾害与疫情叠加的艰难时刻,他统筹协调救灾与防疫工作,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。
科技赋能,精准防控
河南依托“豫事办”健康码平台,实现全省核酸检测、流调溯源的高效联动,楼阳生多次强调“用数据跑赢病毒”,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疫情防控数字化体系。
民生保障,温暖人心
在严格防控的同时,楼阳生要求保障群众生活物资供应,尤其关注老年人、孕妇等特殊群体的需求,河南多地推出“爱心蔬菜包”“送药上门”等服务,赢得群众赞誉。
西宁人的抗疫故事:高原上的坚守
青海省西宁市作为高原城市,在疫情中面临医疗资源相对不足、气候条件恶劣等挑战,但西宁人民以团结和坚韧,交出了一份令人动容的答卷。
社区工作者:风雪中的“守护者”
2022年4月,西宁遭遇寒潮天气,气温骤降至零下10℃,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在风雪中坚守核酸检测点,为居民登记信息、维持秩序,藏族姑娘卓玛连续工作36小时,手脚冻伤仍不言退,她说:“这是我的家乡,我必须保护它。”
牧民家庭:千里驰援的温情
玉树州的藏族牧民自发捐赠冬虫夏草、牦牛肉等物资支援西宁,一位牧民说:“当年地震时全国人民帮助我们,现在轮到我们出力了。”这些物资通过绿色通道迅速送达抗疫一线。
学生志愿者:青春的力量
青海大学、青海师范大学的学生组成青年突击队,协助开展流调工作,00后大学生马晓辉说:“穿上防护服,我们就是战士。”
两地抗疫经验的启示
河南与西宁的抗疫实践,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:
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
无论是河南的“省级统筹”还是西宁的“党建引领”,都彰显了党组织在危机中的核心作用,楼阳生多次强调:“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。”
群众路线是关键法宝
两地均通过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,形成了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,西宁的“邻里互助群”、河南的“党员联户”机制,都是生动体现。
因地制宜是科学态度
河南利用人口大省的资源优势,构建数字化防控网;西宁则结合多民族地区特点,发挥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